近日,一則名為“巧克力礦物油含量高傷肝臟”的消息在網上傳播,該消息稱,德國檢測機構發布的一份檢測報告顯示,某品牌巧克力被檢出礦物油成分。檢測報告中援引歐盟食品安全局2013年的評估報告,稱礦物油成分可能會給肝臟、脾臟及淋巴等器官造成損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礦物油究竟是個什么鬼? 礦物油又名白油、石蠟油、液體石蠟,是以物理蒸餾的方法從石油中提煉出的液態烴類混合物,包括烷烴、芳香烴、環烷烴等。也就是說,礦物油并不是一種物質,而是由碳和氫構成的多種化合物的總稱。 礦物油根據用途不同分為工業級礦物油、化妝品級礦物油、食品級礦物油、醫用級礦物油等,分別在機械和電氣等工業、化妝品生產、生物醫藥、食品生產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2、食品中的礦物油從哪來? 食品中的礦物油主要來自生產過程的污染和包裝材料的遷移,比如用含礦物油的顏料、油墨印制食品包裝紙,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礦物油作為加工助劑,或以礦物油作為潤滑劑等。 很多食品中都可能含有礦物油,但是通常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更容易被礦物油污染,比如報道中的巧克力。 3、礦物油對人體有害嗎? 研究提示,某些礦物油可能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比如有些芳香烴可能致癌,碳原子數在16-35之間的礦物油飽和烴(MOSH)能在動物體內積聚,并對肝臟、脾臟及淋巴結等器官造成損傷。但目前尚沒有明確的研究結果,國際上對食品中的礦物油也沒有統一的限量標準。 其實,食品級礦物油經過精煉,其中的有害成分已被盡可能去除,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可作為消泡劑、脫模劑、防粘劑、潤滑劑在發酵工藝、糖果、薯片和豆制品的加工工藝中使用。國際上和歐美國家也允許其用作食品添加劑。礦物油也是化妝品中廣泛使用的成分,某些嬰兒潤膚油的主要成分就是礦物油。 由此看來,礦物油并非什么可怕的“毒物”,其危害被某些媒體過分夸大了。 4、含礦物油的食品能吃嗎? 礦物油不是直接加入食品中的成分,而是從食品包裝或生產過程中帶入食品的,含量通常比較低,而且此類包裝食品的食用量也不大,由此攝入的礦物油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礦物油量相比微不足道,對健康的影響方面無需過分擔心。 所以,愛吃巧克力的親們不用太糾結,依舊可以開開心心地把它們吃掉。 不過,既然是對健康不利的物質,最好是能避免就避免。相關企業有義務以此為警,改良食品生產工藝,減少礦物油接觸食品的機會,將食品中的礦物油含量降到最低。 作者介紹:馬冠生,博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從事營養與健康研究27年,F任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婦女兒童問題專家,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專家組組長,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2013第六屆中國健康年度總評榜健康傳播風尚人物,2012年獲首屆科學傳播人頒獎盛典授予的“科學傳播年度人物”獎,人民日報健康時報社“健康中國2012·十大年度人物獎”,中國營養學會2008年至2010年度營養科普工作個人一等獎。